• 欢迎来到上海启课自考网!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为准

自考热线:021-65378891

距25年4月上海自考第二周已经开始

距2504期上海自考成绩查询30

所在位置:上海自考 > 教育资讯> 湖北08年自考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湖北08年自考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时间: 2008-03-21 11:00:00    文章来源:上海自考   作者:z老师   点击: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课程代码:0484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学校体育学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它是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设置本课程的目标

  1. 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转移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2. 使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并基本掌握实施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科研、评价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 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在加强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发展和新动向,以及有关的学术观点的了解,使学习内容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不断充实和完善学习内容。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员的能力。自学要与作业、参观、辅导、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教材学习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较多,主要包括体育概论、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群众体育学、运动竞赛方法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自学时应先修体育概论,与其他课程无明显的前后关系,可根据需要,结合进行。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国以来学校体育发展概况,理解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重点)

  ①识记:社会主义方向性;发展的不平衡性;统一性与灵活性。

  ②综合应用:联系实际分析学校体育统一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二)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次重点)

  ①识记:学校体育目标多元化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构建基础。

  (三)建国以来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一般)

  ①识记: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时间与背景;全国统一实行体育教学大纲的时间与背景。

  ②领会:扬州会议的意义。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地位,熟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以及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重点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体育的功能       (重点)

  ①识记: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②理解: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二)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次重点)

  ①识记:学校体育目标结构;我国体育教育的目标。

  ②理解: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③应用: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三)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般)

  ①识记:终身体育教育的含义。

  ②理解: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关系。

  ③应用;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教育的作用。

  第三章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理解体育教学目标及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要求,重点掌握体育教学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体育教学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基本因素;体育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类别。

  ②理解: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教学规律。

  ③应用: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体育教学的目标               (次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学目标的含义。

  ②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

  (三)体育教学特点                  (一般)

  ①识记:体育教学的含义。

  ②理解:体育教学特点及各特点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意义及其发展,熟练掌握教学手段及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重点掌握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含;教材比重的分配;直线排列、螺旋排列的方法。

  ②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总特征;体育教材的分类方法;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③应用:分析运动素材与教材的关系。

  (二)体育教学手段                                     (次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学手段的含义。

  ②理解: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③应用:分析体育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基本模式。

  (三)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意义及其发展                  (一般)

  ①识记: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

  ②理解:体育教学内容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③应用:以创新意识思考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五章  发展学生的体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体能的含义、特点,理解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重点掌握发展体能的原则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发展体能的原则与方法        (重点)

  ①识记:发展体能的原则、发展体能的方法。

  ②理解:各种发展体能方法的含义及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③应用:如何贯彻发展体能的原则。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

  6.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本课程重点章为第四、五、八、九、十一、十二等6章。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  )。

  A 经验总结  B 基本技术概括 C 理论知识  D 有效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  )。

  A 周期性原则  B 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C 区别对待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E 因材施教原则

  (三)填空题

  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_____ 、_____等。

  (四)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

  (五)简答题

  体育教学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

  论述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七)分析题

  分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关系。

  (二)发展体能概述              (次重点)

  ①识记:体能的概念。

  ②理解:发展体能的意义、特点。

  ③应用: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三)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         (一般)

  ①识记:男、女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高峰期。

  ②理解: 影响体能发展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理解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重点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重点)

  ①识记:常见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学练方法。

  ②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以及注意事项;常用学练法的分类及其含义。

  ③应用: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以及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二)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            (次重点)

  ①识记: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②理解:各种教学原则的含义。

  ③应用:如何贯彻区别对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般)

  ①识记: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②理解: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③应用: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的教学任务。

  第七章   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熟悉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重点掌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      (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

  ②理解:各种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含义。

  ③应用:运用表扬法、批评法、评比法的注意事项。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次重点)

  ①识记: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②理解:各种教育原则的含义。

  ③应用: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三)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般)

  ①识记:个性的概念;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哪些。

  ②理解: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③应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第八章    体育课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体育课的基本类型与结构,熟悉体育课的组织、密度、负荷以及评价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                          (重点)

  ①识记:体育课的含义;体育课的两大类型;体育实践课的类型结构及其含义。

  ②理解:体育课结构的理论依据;体育课典型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③应用:组织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的注意事项。

  (二)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与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        (次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两个层次及各层次的具体形式;体育课密度的含义;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含义;调节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方法。

  ②理解:确定和运用分组教学的形式与注意事项。

  ③应用: 安排与调节体育课密度与生理负荷的注意事项;测定一堂体育课的密度与生理负荷并写出分析报告。

  (三)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                          (一般)

  ①识记:备课的意义与形式;评价体育课效果的意义与内容。

  ②理解:体育实践课的准备;体育理论课的准备。

  ③应用:分析体育课的程序。

  第九章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体育教学工作考核的意义、种类、内容和方法,熟悉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方法与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与方法            (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种类与含义;教案的类型;体育实践课教案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步骤和方法;编写实践课教案的步骤。

  ③应用:结合工作实际写一份全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二)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知识          (次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含义。

  ②理解: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

  (三)体育教学工作考核                        (一般)

  ①识记:体育教学工作考核的种类及其内容。

  ②理解:体育教学工作考核的意义和特点。

  第十章  课外体育锻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重点掌握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与组织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与组织方法           (重点)

  ①识记: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

  ②理解:班级体育锻炼的意义。

  ③应用:班级体育锻炼的组织方法。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特点、原则          (次重点)

  ①识记:课外体育锻炼的含义及其包括的主要内容;课外体育锻炼原则的种类。

  ②理解: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特点。

  ③应用:如何贯彻针对性原则。

  (三)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与评价           (一般)

  ①识记: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的种类。

  ②理解:各种课外体育锻炼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

  ③应用:如何评价课外体育锻炼。

  第十一章    课外运动训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与目标,重点掌握组建运动队的方法,了解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课外运动队的组建、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重点)

  ①识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种类及其含义;竞技状态的含义;课余体育训练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其含义;课余体育训练基本形式及其含义。

  ②理解:建队项目要考虑的基本因素;选拔运动员的几个常用指标;课余体育训练中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思想品德训练的基本要求。

  ③应用:贯彻周期性原则、适宜运动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系统性原则的注意事项;课余体育训练中运用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的基本要求;课余训练中常用心理训练方法。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目标                              (次重点)

  ①识记:课余体育训练的含义。

  ②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的共同点;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③应用:课余体育训练的具体目标。

  (三)课外运动训练的计划与评价                             (一般)

  ①识记:训练水平。

  ②理解:运动员训练水平测定通常包括的内容;运动队的检查与评定所包括的内容。

  ③应用:如何评价课外运动训练。

  第十二章  课外运动竞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课外运动竞赛的意义、特点、原则,熟练掌握课外竞赛的种类与方法,重点掌握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要求            (重点)

  ①识记: 课外运动竞赛的常见形式;年度竞赛计划与竞赛规程的内容。

  ②理解: 课外运动竞赛的基本要求。

  ③应用: 制定一份(项)体育竞赛规程。

  (二)课外竞赛的种类与方法           (次重点)

  ①识记:课外运动竞赛的比赛方法。

  ②理解: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运动竞赛有哪些种类。

  ③应用:了解单淘汰和单循环比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基本方法。

  (三)课外运动竞赛的意义、特点、原则     (一般)

  ①识记:课外运动竞赛的特点、原则。

  ②理解:课外运动竞赛的意义。

  第十三章     学校体育管理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了解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特点与意义,重点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同时明确自己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地位,运用科学知识与技巧管理学校体育工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重点)

  ①识记:学校体育管理的两大内容体系;体育教学管理的四个环节。

  ②理解: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③应用:如何进行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

  (二)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次重点)

  ①识记:学校体育宏观管理系统、微观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②理解: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运行。

  (三)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特点与意义        (一般)

  ①识记: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

  ②理解: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 .

  ③应用: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和原则。

  第十四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颁布与实施学校体育法规的意义以及贯彻各项体育行政法规的基本要求,熟悉与学校体育有关的体育法规,重点掌握《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两个工作条例及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重点)

  ①识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结构。

  ②理解: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意义和特点。

  ③应用: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导工作。

  (二)与学校体育有关的体育法规                      (次重点)

  ①识记:与学校体育有关的体育法规颁布实施的时间与背景 .

  ②理解: 颁布实施《体育法》的意义。

  ③应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对策与措施。

  (三)学校体育行政法规概述                           (一般)

  ①理解:颁布与实施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意义。

  ②应用:贯彻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基本要求。

  第十五章   体育教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及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重点掌握体育教师的职责与条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体育教师的职责与条件             (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师的职责。

  ②理解: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

  ③应用: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次重点)

  ①识记: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途径。

  ②理解:体育教师进修的必要性及特点。

  (三)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般)

  ①理解:体育教师的主要作用

  第十六章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的概念、意义,熟练掌握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和步骤,重点掌握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种类、内容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种类、内容与方法          (重点)

  ①识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方法。

  ②理解: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内容。

  ③应用:效果评估、效能评估、效益评估的含义。

  (二)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次重点)

  ①理解: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

  ②应用:制定一份年度体育工作计划。

  (三)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的概念、意义          (一般)

  ①理解: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的概念 .

  ②应用: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实施。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学校体育学》(1994年版),金钦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暂定)

  推荐教材:高等学校教材《学校体育学》,李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参考教材:《体育教育学》,刘清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6月第1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2学分,建议总课时36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内 容学 时
第一、二章学校体育概述2
第三章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2
第四章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4
第五章发展学生的体能3
第六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2
第七章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2
第八章体育课教学4
第九章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3
第十章课外体育锻炼2
第十一章课外运动训练3
第十二章课外运动竞赛3
第十三章学校体育管理概述1
第十四章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1
第十五章体育教师2
第十六章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评估2
合 计36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

  6.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本课程重点章为第四、五、八、九、十一、十二等6章。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  )。

  A 经验总结  B 基本技术概括 C 理论知识  D 有效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课外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  )。

  A 周期性原则  B 适宜运动负荷原则  C 区别对待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E 因材施教原则

  (三)填空题

  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_____ 、_____等。

  (四)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

  (五)简答题

  体育教学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六)论述题

  论述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七)分析题

  分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关系。

湖北自考在线

热门推荐
  • 报名报考
  • 自考资料
  • 自考解答
  • 历年真题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

新手指南 真题题库 课程下载 自考优势 在线答疑 关于我们
img

微信公众号

img
img

微信交流群

img
img

微信客服

img

联系方式

img咨询电话:021-65378891

友情链接

河北成人高考 广东自考报名 山西成考报名 山东成人高考报名 江苏成考报名 上海成考报名 初中教育 中学生必备网 南京北大青鸟 企源知识库 法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