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上海启课自考网!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为准。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1日电(范希嘉 许婧)在“艺术服务社会”“设计为民生”的价值观引领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研、产”围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需求展开。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为长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积累了有应用研究价值的案例,输出了优质的艺术创作成果和设计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成果斐然。
在教学研究的价值理念建构时,学校发挥独特的学科优势和文化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接中国乡村建设问题。在政校合作的框架下建构教学,坚持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将服务地方乡村发展,培养乡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作为宗旨。
2008年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浙江安吉报福镇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环境设计教学团队将报福镇乡村建设作为研究课题纳入《地域振兴设计实践》教学计划,贯穿于学期项目制课程中。经过多年深入地理、人文、产业的实践开拓,逐渐将报福镇产业中心从竹制品加工业转化成为竹主题文化旅游业,并同步学期课程建立周期性项目合作关系,经团队与镇政府紧密合作孵化产生了“开竹节”等品牌文旅节庆和竹手工艺系列文创产品,教研成果被央视等媒体报道。
“双师制”教学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一直坚持的教学模式。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将在地的民艺家、文化工作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乡建领域的专家引入课堂,通过工作坊、研讨会、远程教学互动等多种形式丰富教研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学校的专职教师、艺术家受聘于乡村建设服务组织或机构,如位于松江区泗泾镇的“三宅又一生张少俊艺术工作室”、青浦区林家村的“江南艺术再造杨冬白雕塑工作室”、环境设计专业的丁峰老师获选上海市住建委批乡村建筑师等,形成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旋转门式双师制梯队,致力于构建将“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双师”相结合的行动导向的教研平台,实现地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在双师队伍的教学指导下,同学们深耕实地,精准定位乡村发展新路径,完善地方性文创实践。《泗泾之纹》是一本在松江区泗泾古镇品牌化设计过程中诞生的书,作为《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成果,记录了泗泾老街建筑窗格、屋瓴瓦片、街沿石板上多达千种的纹样,就像是古镇的纹身、魂魄,更是有关泗泾的历史沉淀。教学研究项目的探索和演变让在地居民也参与进来,师生和古镇村民一起用艺术的手段转化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源泉。《泗泾之纹》已成为泗泾品牌的DNA,并以此衍生出属于泗泾和适应现代日常生活的文创产品。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实现跨学院跨专业协同,将多样的艺术设计策略系统接入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乡村文化,激发以乡村元素为特色的文创产品开发和文化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学校为各专业提供由乡村振兴社会需求-项目制教学-研究创作-课程成果产出-成果转化使用的“需学研产用”项目课程教学共享平台。
通过发现与解决课题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与设计、地域振兴设计实践、社区营造设计实践、品牌形象设计、会展专题策划、雕塑创作与观念表现等跨专业平台课程建设,将乡村振兴中的社会实际需要和应用转化为教学实践的目的,贯穿协同平台建设新范式。
“为民生而设计”的价值观统摄课程教研与成果产出,使不同专业的教师、同学和乡村振兴的政府单位社会组织一起共同参与完成同一个课题。在实战中培养学生应用研究能力的同时,增强跨专业协作能力。
除了以“项目制教学”为主体模式的专业教学,学院引入“以赛代练”、“以展代练”、“以演代练”等教学模式,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不同专业教学设定实践场所,扎根生活,深入基层,创作具有在地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环境设计专业的范希嘉教授和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杨冬白教授进行跨专业合作,带领学生团队深入青浦区林家村,共同参与林家村的文化生态建设,将以艺术为引领,倡导中医养生为核心的生活,将人文艺术展览、名家工作室、村落民俗、农耕交流等环节串联,构建中式乡村生态体系,给农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除了丰富的农业物产,青浦也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如田山歌、阿婆茶、庙会、中医药等,发展潜力巨大。结合上海市教委的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引领项目《创新艺术人才跨界培养课程和作品创意孵化平台建设》项目,师生团队融合跨学院课程群,完成了林家村“让艺术留住乡愁”“稻香节”系列活动策划方案,提升林家村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就业平台。通过政校合作机制,定期向乡村输送大学生和实习生,教师团队则以乡村振兴志愿者服务顾问形式长期为乡村建设提供讲座、政策咨询、项目培训等社会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在双师导师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辅导和专业深造作品集辅导;鼓励学生毕业后赴国内外相关专业继续乡村振兴深造,或自主创业从事与乡村振兴相关事业,得以集合国际智慧和各类社会资源继续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以校科研部、继续教育部为纽带,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项目资源库,整合各专业的校友资源进行乡村振兴项目对接,深入乡村振兴课题,为乡村振兴艺术人才的终身研究、学习、提升提供支持。
在多维度的教研实践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子们充分运用知识与技能投身社会创新,将艺术与设计谱写在乡村的大地上。在提升乡村文化内涵、重建乡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提高乡村的“造血”功能,推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为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