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上海启课自考网!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为准。
如果不是颁发学位的仪式,任何人都不大可能在一块小小的草坪上看到600余博士齐集一处。昨天下午,复旦大学相辉堂(是复旦历史最久的、建于1924年的礼堂)前的草坪上,649名博士从相辉堂里一拥而出,和他们的导师、亲朋好友,散布在各个角落合影留念。
复旦大学每年的博士学位证书颁发仪式,都在11月中旬左右,而不是博士们毕业的1月或7月。所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复旦”牌博士,昨天穿着镶红条的博士服,在家人好友的簇拥下兴致勃勃挤进复旦的礼堂———相辉堂,参加博士学位授予仪式———这个仪式一般被他们称为“戴帽”。
2003年复旦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的特色,便是人数的大幅增加。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说,今年是复旦有史以来授予博士学位最多的一次,共有春季和夏季毕业的649人戴上了博士帽,涉及哲学、法律、历史、文学、工科、医科、管理等9个学科门类93个方向。
今年为博士们颁发学位的人,由以往的一个,即身兼复旦大学校长和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的王生洪,变成了三个: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中科院院士李大潜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也加入了进来。“否则这么多博士上台拿证,一双手根本就忙不过来,今非昔比了。”一位博士说。
王生洪在仪式后的发言中数度强调,如此之多的博士生就读该校,对于复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至关重要。他说,全校几乎所有科研活动都有博士生的参与。
复旦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接受记者采访时乐观地表示,博士生毕业人数虽然会大幅度增加,但质量坚决不会下去。“事关复旦百年清誉”,校方将始终坚持“严进严出”,同时还要以“释放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方法,进一步提高博士生质量。
周鲁卫透露,今后复旦的博士生招生规模还将适度上扬,今年博士生录取了1027人,今后可能将稳定在1100—12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届时领取学位的人数将比昨天“有史以来规模”的人数还要增加将近一倍。
“不过,达到这一规模后,就不会再增长了。上海自考报名入口,今年复旦硕士生招生约在2700余人,今后也将严格控制数量。”周鲁卫说。
此前,学界已经有许多声音质疑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仪式现场的导师席中,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博导也表示了担心。他们说,不论别的,单是因为本科生和硕士生扩招引发的博士生报考人数大增,博士生扩招自然也必须跟上。但如果数量增长过快,全国各大学包括复旦这样位列全国“三甲”的院校,也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没有那么多的博导,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他们说,听说数年之内,中国大学要从每年招收万名博士向每年招收近五万名迈进,真要如此,质量恐怕不能保证。一位已参加了数次学位颁发仪式的教授对“质量”的提法显然有些生气:“博士不是产品,而是精英。”
已经当了17年博导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家宽说,每个博士身上其实都凝聚了导师、父母、爱人等许多人的努力。“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尚的人才是前途无限的人。”他认为,这种锤炼的过程是漫长而严格的。
周鲁卫坚信,复旦大学的“释放制”可以在博士生规模扩大的同时,严格保证质量。“我们要从制度上彻底释放博士生从小就被束缚和压抑起来的创造力。比如,我们将设立创新基金、哺育基金、种子基金、风险选题基金等,让博士生们在重大科研选题面前,没有后顾之忧。他们不会因为担心题目作不出来而没有经费或毕不了业。”
上一篇:上海交大的自考有哪些优势?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